当前位置: 主页 > 电视剧 > 植入非遗成影视剧创作新风尚

植入非遗成影视剧创作新风尚

更新1: 2022-10-04 09:00来源: 未知浏览次数:
由刘亦菲、陈晓领衔主演的古装剧《梦华录》在腾讯视频开播,引发超高关注度。剧中以写实的手法展现出北宋时期的“节物风流”与“人情和美”,既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宁静雅韵,又有东京都市车水马龙的灵动鲜活,观众在品茗赏乐、轻舟短棹的艺术趣味中,体味充满烟火气和市井感的生活美学。剧中还特别原中国非遗手艺“茶百戏”,让观众通过主角赵盼儿的巧手,一窥传统文化的风采。近年来,借用非遗元素提升影视剧品质,已经成为当下影视剧创作中常用的手段。 结合剧情植入非遗 从《当家主母》中的缂丝,到《如懿传》中的点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建盏、《清平乐》中的风筝、《琅琊榜》中的漆艺,再到《塞上风云记》中的九曲黄河灯阵等,影视剧中植入非遗元素,是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一种新风尚。 正在热播的《梦华录》,以北宋年间为故事背景创作,宋代饮茶之风盛行,斗茶也成了一种流行活动。《梦华录》第一集中,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一亮相,就秀出“茶百戏”引来众人围观。这种加入热水的动作被称为“点”,“点茶”因此得名。该技艺在2019年被列为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部剧中对“点茶”进行了细致设计,“碾茶、热盏、击拂、水痕”一一呈现。据了解,剧组在筹备期间专门请来了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老师给全剧组讲课,希望借赵盼儿之手展示中国传统非遗“茶百戏”的韵味。 影视剧+非遗达到双赢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故事创作,利用影视作品普及非遗知识、非遗技艺,无疑是传播非遗的好方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非遗元素也会为影视剧的创作带来更多的亮点。 创作中怎样用好影视化的手段传播非遗?围绕剧情合理化呈现非遗元素是关键。《当家主母》的制作人就曾表示,“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故事好看”,因此该剧中的缂丝、昆曲等非遗元素都是围绕剧情进行合理化呈现。而有些剧中的非遗元素,除了推进剧情发展外,还为服化道服务。比如《延禧攻略》中的绒花等,这些非遗元素对营造戏剧冲突以及人物角色的丰富,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还有一些剧集围绕非遗传承展开叙事,比如《一代匠师》以莆田工艺美术发展为主题,讲述一代木雕名匠的传奇人生;《早安,故宫》中,女主人公从故宫文物入手,破解非遗传承难题;《一剪芳华》以旗袍制作工艺为切入口,讲述一代华服大师的成长故事…… 借助影视剧的展示,让非遗以更为活泼的面貌俘获年轻观众,让观众对传统文化及非遗技艺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播中去;以非遗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空间巨大,用镜头语言和传奇故事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服饰之美、礼仪之美、语言之美、书法之美,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影视剧+非遗,无论是对影视制作方还是非遗,都是双赢。(记者 刘桂芳)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发展历程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Copyright © 2002-2019 麻豆电影资讯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1010792号-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