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芳华》可以被视为在穗子的视点下展开的一个大闪回,这个视点无疑是精心挑选过的。穗子模糊的出身,和她亲身经历的一桩桩事件中既不落井下石又不挺身而出的立场,赋予她客观描述的地位。那是一个类上帝的至高视点,是冯小刚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就采取过的态度,是种消除了善与恶、罪与罚的冷静甚或冷漠的普世观照。
看到了人生负簸起伏、情感无处安放,却拒绝判断、更不指引。整个电影虽是回忆,但并没有呈现任何人的视点镜头,形式上的纯粹客观,无疑拒绝了观众。匠心独运之处在于,穗子不仅是记录古,更是桩柱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文工团的岁月也是她个人的情感史。
因此(芳华》在拒绝用视点与观众同化的问时,却用了大量顺畅的调度、侵动作、做旧的白绿红色在视觉上形成某种奇观并在应该揭示现实中老去的文工团的结尾处拒绝影像的呈现,这无结尾的结尾可以看做是大团圆的一种变奏,进而在观众处获得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