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搞笑视频 电影《1921》已经开启为期3天的点映,并于7月1日正式和观众见面,电影《革命者》也将于7月1日上映。双片一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可谓氛围十足。
电影市场之外,剧集市场同样热闹。年初《觉醒年代》引起年轻观众的热捧,如今谍战题材作品《叛逆者》表现同样不俗。
豆瓣评分开放高达8.4分,如今剧集接近尾声,整体仅下跌0.1分。收视方面,播出至今一直保持着收视率冠军,同时网络平台播出热度突破9000,绝对是近期最热门的剧集。
豆瓣小组里有一条讨论被顶到最高,“这部剧真的值那么高的评分吗?”
内容多数讨论剧情的逻辑和漏洞,有喜好者的解释说明,也有疑问者的继续追问,终归还是那句话,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这种遗憾才是作品的魅力。
或者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重新走进这部《叛逆者》。
改编有道的剧本
《叛逆者》大体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林楠笙(朱一龙饰)大学毕业便投笔从戎,进入国民党复兴社干部特训班,随着成长和身边人物的引领,他最终看清了未来的正确道路,逐步脱离了腐败的国民党,并在周边中共党员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剧集改编自作家畀愚的同名中篇小说《叛逆者》,即便有优秀的小说打底,编剧团队依旧对原作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
首先人物方面,最明显的就是“顾慎言”一角,在畀愚的创作中,该人物是唯一有原型人物参考的——戴笠的助手余乐醒。不过到了剧集中,这个人物被拆解成了两个人——顾慎言(王志文饰)和陈默群(王阳饰)。
除此之前,林楠笙的人设也做了一定的精炼。在小说中,他本身纠缠于朱怡贞(童瑶饰)和蓝心洁(朱珠饰)的情感故事,但是剧集中,舍掉了这些支线故事,让他的目的更加纯粹。这种移植改编之后,人物对革命的执着有了更深化的强调。
改编过程中,编剧把大量笔墨集中在林楠笙身上,导演周游在采访中也谈到,“《叛逆者》用很长的篇幅来描述林楠笙这个人物的成长和蜕变过程,中间经历纠葛、痛苦,逐渐走向坚定。”他用这样的描写方式,企图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更沉浸在林楠笙的世界中。
这种填充式的编剧方式虽然丰满了人物本身,但不可避免的,若观众渴望紧张的“猫鼠游戏”,那这些人物塑造,则让前期的观感变得些许拖沓。
好在剧集前期的各种故事线和背景细节,足以支撑其故事内容的立体感。毕竟这种人物成长,并不会是一夜之间,而是在各种事件中,被动或主动地被身边的人影响。
这就成为了剧集的重点——片名直接点出的“叛逆者”——林楠笙到底是如何在一件件事情上找到自己的初心,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共党员。
不着急,剧集开局不久,就先抛出了第一个疑问,谁是间谍“邮差”。
但编剧并没有想着把这条线藏起来,甚至直接就把答案亮给观众,让观众从猜想邮差身份,变成想办法帮他藏匿身份。而这种视角的问题,正是林楠笙个人身份认知的一种平移。
剧集播放至今,随着顾慎言的下线,林楠笙继承了“邮差”的身份。这对于他而言,这是成为了中共党员,去完成“邮差”尚未完成的任务。这也表达了另一个谍战作品中的话题,代号只是代号,背后永远有千千万万位中共党员。
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剧本对林楠笙情感生活的改动,朱怡贞和蓝心洁两位女性角色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折射。前者代表着积极投入抗日救国事业的先进女青年,而后者则是一位愿意为正义奉献自己的平凡人。
这种改编解决了传统红白玫瑰的套路,把女性角色的地位也提了上来。毕竟在这段特别的历史长河中,她们同样是可以站出来保护他人的强者。
从目前来看,《叛逆者》并不是单纯地向大众讲述这段历史,它更多是去挖掘历史背景之下,每个人物的人性,他们为自己、为他人、为家园,甚至为国家,不可逆的情感和力量。
不掉线的演员
演员在线,是《叛逆者》让不少观众“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朱一龙在部分观众眼里仍是“流量”的代名词,那么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叛逆者》,朱一龙完全让大众看见了他作为演员的专业性。前者更是一度提名了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
林楠笙这个角色承担了本剧最复杂的情感线,从最初的纯真,到后面因周边事情变化而有的惶恐、迷茫、坚定等情绪的复杂融合,转变是应急的,但给出的状态又是自然的。
比起其他角色的情感统一,林楠笙明显经历了三个大阶段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演员而言并非易事,尤其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并非根据时间顺序拍摄,整体还是根据场景内容进行。朱一龙在媒体采访中也透露,“开机的头一段时间,其实我是挺焦虑的。但到后来慢慢找到林楠笙每个阶段的状态和“把手”时,就开始放松下来去体验、去享受表演的过程了。”
老戏骨王志文更是不用过多言语。这么一个“扮猪吃老虎”,表面无心事业,但内心深藏不漏的角色,被他用最松弛的演法,轻松地立了起来。
王志文善用一些微表情,拉近自己和角色的距离。比如他一出场,和对方之间的微笑和眼神,就完成了整个“双面人”的交代。这种气质的呈现,也不禁让观众好奇,他的后续会如何?甚至到剧集最后,顾慎言角色的下线,成为了不少人对这部剧的“意难平”。
朱一龙和王志文作为正面人物,在这部谍战题材的作品中,可以表现得非常机智,但若反派弱不禁风,那完全就没把观众智商当回事儿。
王阳饰演的陈默群作为最大的反派,处处谨慎,至始至终对人猜疑,但每次谋划之外,都有非常缜密的细节推算。很显然,在《叛逆者》中,王阳撑起了这个角色。当不少观众以为他是哪位新晋演员时,才发现他其实正是《庆余年》中的滕梓荆。
两种不同角色的对比之下,演员都能让观众记住他,可以说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演出。
过往在各种电影里饰演小配角的张子贤,这次可谓是大放异彩。
王世安的设定不同于陈默群,他表现得不是一个想干大事的人,他更多是想为了在这个年代中生存下去。但只是生存下去那么简单吗?似乎有不尽然,至少他更多展现出的是一种“小人得志”的状态。
而张子贤并没有让这种情绪变得猥琐油腻,反而被他演得立体饱满。甚至随着陈默群的下线,王世安成为了《叛逆者》中最被网友“讨厌”的角色。从侧面可见,张子贤把这个角色给演活了。
双向奔赴的爱
“出彩的剧本+出色的演员=成功的剧集”,这个公式放在任何时候都成立。
只是不能忽略的是,这么一部主旋律剧成为焦点,是一种惊喜,但不再是意外。自从2017年《人民的名义》热播,越来越多的主旋律剧集成为了流量时代的标志。
不止是《叛逆者》,在前不久刚落下帷幕的上海电视节中,不少观众就因为《山海情》《觉醒年代》的“PK”结果而意难平。网上的热搜无数,讨论者多是年轻人。
2021年4月的北京电视节目春交会上,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发布了《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1》。报告提出,“新主流”剧的特征为“主流价值+主流市场”,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符合市场诉求。
如今这些主旋律题材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年轻观众中引起共情,很大程度上与创作思维转变息息相关。如果说当下不少这类剧集有演员大咖能提供吸睛宣传的功能,但在《人民的名义》初期,“老戏骨”反而是最终出圈的奥秘。
这些情感不再是说教的,像《叛逆者》《觉醒年代》,创作者都是让观众成为时代的参与者,把那些做出伟大事业的烈士去“英雄化”,首先展现给观众的是一种人情味。《觉醒年代》给观众最大的魅力,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其生活化的一面。
与此同时,观众会因为李大钊和妻子的情感动容,会被陈独秀父子的情感而难过,这些情感都是浪漫的、理想的,是能和这个时代可以共振的。
这种情感在《叛逆者》中同样存在,朱怡贞离开香港时,拿着胸针对林楠笙挥别,没有言语,但所有情绪都能直接传递给观众。
《理想照耀中国》总导演傅东育也曾在采访中提到,值得从业者们探讨和反思的,并不是主旋律剧为什么在今天能受到年轻人欢迎。而应该是主旋律从来不等同于政治课本,每一个阶段都有优秀的、受年轻人喜欢的作品诞生。
当创作者把故事变得生动,让人物变得鲜活,将核心变得平凡而有魅力时,年轻人又怎么不会驱使好奇心,带着看世界的心情,进入这些主旋律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