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苏格兰诗情
国庆长假的一个下午,我从这套名为“戴卡之声”的50张唱片集中顺序抽出几张听赏,同时作为看书的背景音乐。这套DECCA的历史性录音集,荟萃了不少名家名团名演,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当我把其中的第36张——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独奏、伦敦交响乐团协奏的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放进唱机,音乐响起,随着乐队深沉的和弦背景,独奏小提琴悠长哀婉的序奏仿佛开始诉说古老忧伤的往事,随之第一乐章在管弦乐渲染出的沉郁的气氛中,小提琴奏出悠扬感人而又略含哀伤的主题,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了我,不止是那美丽忧伤的旋律,还有奥伊斯特拉赫的小提琴那洪亮的发音、细致甜美的音色、富于表情的乐句所营造出的音乐的氛围,给予了我双份的感动和足够的说服力。
马克斯·布鲁赫是德国浪漫派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1838年1月6日生于德国科隆,自幼音乐天赋出众,并从身为歌唱家的母亲那里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14岁时,布鲁赫获得法兰克福莫扎特基金会的四年奖学金,得以在科隆继续深造。从1865年起,他先后担任德国科布伦茨宫廷的乐长和斯特恩歌唱协会的指挥,1880年前往英国出任利物浦爱乐乐团的指挥,1883年回国后又在布雷斯劳和柏林担任指挥和教职。1910年以后,布鲁赫停止了演出活动,住在离柏林不远的小镇,直到1920年去世,享年83岁。
布鲁赫19岁时就写出了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初稿,但九年后才在科布伦茨完稿,1866年4月由作曲家亲自指挥首演,后来经过小提琴大师约希姆和萨拉沙蒂的演奏推广,成了小提琴家们的保留曲目。
布鲁赫最受人欢迎的两部作品,除了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另一部便是《苏格兰幻想曲》,也是一部小提琴与乐队作品。
1879年,布鲁赫阅读了苏格兰著名小说家司各特的作品,颇受感染。之后,他在英国担任利物浦爱乐乐团的指挥期间,更增加了对苏格兰的兴趣和感性认识,于是在1880年冬天创作了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苏格兰幻想曲》,题献给著名的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沙蒂,由他在汉堡首演并圆满成功。《苏格兰幻想曲》由四个乐章构成,每个乐章都采用了苏格兰的民歌,比如第一乐章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忧郁动人的主题,便来自苏格兰民歌《奥尔德·罗勃·莫里斯》,第二乐章小提琴奏出的明快粗犷的主题,也是苏格兰民歌《满身尘土的米勒》中的旋律。全曲优美而又忧伤,激情洋溢,弥漫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和梦幻般的气氛。
布鲁赫其实创作过不少交响曲、歌剧和室内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也写了三部,但如今被人们记住、经常在音乐会上演的就是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这两部作品。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史载王翰有文集十卷,但早已失传,《全唐诗》仅存诗14首;张继的诗见之于《全唐诗》者,也不过40余首。今天我们记住他俩的,其实就只《凉州词》和《枫桥夜泊》两首,一人一首,传诵不衰。可见文艺创作,贵在质量,而非数量。经典一曲足千秋,传唱天下动人心。王翰的《凉州词》、张继的《枫桥夜泊》如此,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也是如此。
《苏格兰幻想曲》进入了第四乐章,乐队和独奏小提琴先后奏出古代苏格兰战歌的曲调,抑扬顿挫,高亢激越,又让我想起了梅尔·吉布森与苏菲·玛索主演的电影《勇敢的心》。影片中,梅尔·吉布森饰演的古代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华莱士,率领民众反抗暴政,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其内涵与《苏格兰幻想曲》第四乐章传递出的精神气质,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图片提供/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