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被刻画、被取土、被建农家乐……文保单位太难了
国家文物局24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2020年度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记者注意到,包括长城、十三陵、圆明园等多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行政违法案件统计表。
其中不乏被刻画、被取土、遭遇擅自施工或修缮等问题,更有甚者还把农家乐开进国保单位的情况。
3名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墙体上刻划。视频截图
长城被刻画屡禁不止
记者梳理当日公布的《2020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政违法案件统计表》发现,北京的万里长城-八达岭、十三陵两家国保单位所涉案件均为“被人刻字”或“被人刻画”。
其中,八达岭长城去年3月、4月分别遭游人刻字、刻画。此事当时曾引发舆论关注。
去年3月,“八达岭长城恢复开放第一天就被人在墙体上刻字”的短视频被曝光。同年4月,《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实施,办法规定对于破坏文物的违法及不文明行为人,景区将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同时对于破坏文物的违法及不文明行为将纳入景区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并列入景区“旅游黑名单”。景区将不再接受相关行为人预约购票和参观游览。
记者注意到,八达岭长城对去年4月“被人刻画”案件已作出处理:当事人被行政拘留5日,并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八达岭景区将当事人列入景区“黑名单”。
而在去年5月,北京十三陵之泰陵东墙靠近南墙处被人刻画。国家文物局官网信息显示,公安机关已立案,正在侦办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几天前,又有游客被发现在八达岭长城墙体上刻划损坏文物。最新消息显示,三名刻划长城墙体的游客被行拘。同时,北京市延庆区文旅局已将上述三人列入不文明旅游“黑名单”,包括八达岭长城、龙庆峡、野鸭湖在内的延庆区12家等级景区将对以上人员实施联合惩戒、不予接待。
取土、放牧、建农家乐……这些行为也被通报
统计显示,一些国保文物还遭遇着各种人为破坏。
北京长城就是一例:去年11月,当地文物部门检查发现,当地村民擅自在密云区长城之关上村城堡西墙遗址附近进行取土。
去年5月,群众举报反映,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云中郡故城东墙内侧存在违法取土行为。去年11月,黑龙江双鸭山市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之凤林城址第三城区保护范围内存在取土破坏行为。
除了取土,农耕、放牧等行为也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一定影响。
去年4月,当地村民擅自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长城之明长城清水河段保护范围内进行农耕活动。去年8月,当地村民擅自在内蒙古赤峰市辽上京遗址古城墙上放牧;9月,当地村民擅自在赤峰市辽上京遗址内放牧。
去年7月,当地居民擅自在黑龙江绥化市郝家城子古城遗址附近种植农作物,堆放柴草垛和农业垃圾。
同月,当地文物部门检查发现,黑龙江绥化市八里城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存在违法建设、车辆碾压和烧香祭祀等行为。
此外,去年2月,群众举报反映,肇事者驾驶车辆碾压沧州市郛堤城遗址。去年6月,当地村民在陕西咸阳西汉帝陵保护范围内建设农家乐。
记者注意到,上述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案件处理结果包含“责令改正违法问题”,其中一些还进行了罚款等处罚。而前述涉及“建设农家乐”的案件,除了对涉案单位处以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责令改正违法问题,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擅自修缮、施工也不行
在此之外,《2020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政违法案件统计表》中还出现了一些涉及擅自施工、擅自改变工程设计方案的案件。
例如,去年7月,群众举报反映,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擅自在圆明园遗址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山西晋阳古城遗址去年1月也在当地文物部门检查中被发现,两公司施工时擅自改变工程设计方案或擅自进行施工。
而山东齐长城遗址去年一年多达8起案件被列入统计,涉及问题为擅自施工或违法建设、违法施工等;山东临淄墓群去年则有7起案件列入统计,所涉问题均为擅自施工。
此类案件多被“责令改正违法问题,恢复文物原状”。
在遗址保护范围内擅自施工不被允许,擅自修缮也不可行。
在去年4月当地文物部门的检查中,浙江楠溪江宗祠建筑群被发现遭遇擅自修缮。类似的案件还有安徽宏村古建筑群被擅自修缮、广东广州沙面建筑群发生修缮行为。
这些盗墓者已被捉
24日公布的通报同时发布了《2020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案件事故统计表》。记者注意到,表中所列12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盗掘或盗窃,绝大多数已侦破,仅有的一起未侦破的案件目前也已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
例如,去年7月,河北邯郸市磁县北朝墓群之129号墓冢遭盗掘,现场缴获大量作案工具。此案件已侦破,公安机关抓获12名犯罪嫌疑人。
再如,去年5月,有人利用金属探测器在河南驻马店市沈国故城遗址东南角探测,准备实施盗掘。此案件已侦破,公安机关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
对此,国家文物局在通报中指出,当前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法人违法屡禁不止,盗窃盗掘、文物火灾等安全案件事故时有发生;文物安全和执法力量有待增强,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能力亟待提升;一些地方对文物违法问题和安全事故还存在迟报、瞒报现象,一些文物单位安全防范设施设备还不健全。
问题该如何解决?
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已在加大新技术手段在文物行政执法中的运用。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相关问题,相关部门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开展执法监测,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工作模式,对各类违法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既缓解执法力量不足等矛盾,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隐瞒不报、毫不知情”等问题。
数据显示,仅2020年,国家文物局通过遥感监测发现晋城、济宁、广州、遵义、银川5市文物行政违法问题169起,发现的案件数量占国家文物局全年督察督办文物行政违法案件的72%。
该负责人称,下一步要创新文物督察形式,强化新技术手段运用,探索“遥感+督察员”的文物督察模式,开展文物行政执法专项检查。
该负责人说,文物安全工作是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凝聚合力、多方联动。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负责人也指出,文物安全工作不仅需要广大文物工作者的执着坚守,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
记者了解到,2020年国家文物局“12359”文物违法举报热线共接收各类举报信息1523条。经核实,受理问题线索222件,其中,涉及文物行政违法140件,涉及其他安全问题线索82件。国家文物局直接核实处理64件,督办、转办86件。通过受理举报线索,湖北荆州走马岭遗址、浙江温州广福寺双塔违法建设,内蒙古赤峰燕长城遗址、河北邯郸赵窑遗址遭破坏等一批群众举报的文物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
“下一步,我们将稳扎稳打、持续发力,狠抓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文物安全。”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