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特效颠覆想象 中国特效工业正在崛起时麻豆dv

更新:2021-07-30 23:26来源:最新影片资讯报道浏览次数:


麻豆搞笑视频 从前几年各类《西游记》题材改编的电影,到后来的《红海行动》《流浪地球》,春节档最不缺的就是视效大片。

 


今年春节档中,《刺杀小说家》和《侍神令》两部电影前期都在宣传中,向观众展示了自己在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中,视效制作和流程工业化方面的进步。

 

尤其是《刺杀小说家》,不管是导演路阳,还是特效总监徐建,都表示这次非常难——电影主创100%都是国内团队,首次在一部国产电影里,集合了动作捕捉、面部捕捉、虚拟拍摄、虚实结合等特效流程。



事实上,即便是《你好,李焕英》《人潮汹涌》这类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同样离不开电影特效。

 


《流浪地球》上映时,郭帆导演曾直言,目前中国电影工业距离好莱坞仍有百年差距。但,从春节档这些影片来看,中国电影工业,尤其是特效工业,或许已经进入弯道超车的阶段。

 

数字角色


仔细研究《刺杀小说家》和《侍神令》的宣传思路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数字角色”是两部影片最为骄傲的“特效武器”。

 

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中反复出现的宏大场面震撼了不少观众,但用郭帆的说法,那种视效难度是在A级和B+级之间。而在电影中,用特效做出生物角色才是真正的S级,比如《复仇者联盟》中的绿巨人、《猩球崛起》中的凯撒。



《侍神令》中的各个侍神和《刺杀小说家》里的赤发鬼,便是如此。譬如《侍神令》中,导演李蔚然认为小鬼赤的皮肤状态应该更接近婴儿的皮肤质感,为了让数字角色团队能够更清晰得了解导演的意图,他还特地拍摄了自己孩子的视频作为示例,凸显鬼赤天真烂漫的情态。

 

这只是影片中28个数字角色的鲜活案例之一。

 


《刺杀小说家》难度更高,其中“赤发鬼”是首次中国团队自主完成的数字角色——有1亿以上个面,4.8万个毛孔,超过90万根毛发。单帧渲染就要超过16-30个小时。

 

徐建所在的MORE VFX,正是负责《刺杀小说家》视效工作的团队,单就赤发鬼一角,就前后花费了两年时间才制作完成。



“他有四只手、两个脚,骨骼就和常人不一样,把骨头设计合理了,他的运动才能符合人的基本常识。包括脊柱是一条还是两条、肩胛骨是四个还是两个?手臂怎么长?”团队不断尝试,并不断自我推翻。

 

徐建参与过《疯狂的外星人》的特效工作,但其中徐峥所饰演的外星人,只局限于“面部捕捉”。团队之前尝试“数字角色”是电影《征途》中的三只怪兽,“但没有涉及到角色表演”。

 

电影《征途》


有过去这些电影的成功经验,难题总能想办法解决。徐建说:“我们攻克了很长的时间,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真实还原生物身上的毛孔。在一些不太讲究的电影里,毛孔画上去就可以了。我们刚开始也是画的,但是后来怎么看都觉得别扭,最后忽然反应过来是毛孔的问题,因为人脸的毛孔根据表情的变化有不同的挤压拉伸,能在脸上产生不同的纹理。”

 


郭帆在年前的某个论坛上也谈及,好莱坞通常会细分很多特效公司,有人做骨骼、有人做皮肤、有人做肌肉,而在国内全部要一起做。

 

“刺杀”好莱坞


《侍神令》由天工异彩、TAU FLIMS在内的7家国内外特效公司完成了其中的数字角色和环境资产;《刺杀小说家》则由MORE VFX完成了95%的视效工作,剩下5%同样由国内的特效团队完成。



这些电影背后的电影人,似乎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向好莱坞“宣告”,视效大片不是他们独有。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的导演李蔚然和路阳,以及《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在执导这些视觉特效大片之前,他们多是拍摄中小成本影片。

 

这些故事从那群导演的“好莱坞之行”开始。2014年,路阳、郭帆、宁浩、陈思诚等青年导演被电影局选派去好莱坞派拉蒙影业参观学习。

 

在郭帆看来,那次交流学习之后,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电影工业化的差距,“从创意到拍摄到后期,再到最后的宣传发行全流程,了解完之后,会觉得各个环节上都有很大差异。”



回国之后,路阳加入了宁浩的“坏猴子计划”,宁浩开始投入《疯狂的外星人》的创作,郭帆也开始了《流浪地球》的筹备工作,陈思诚则执导了《唐人街探案》,开启了“唐探宇宙”。

 

科幻、推理、悬疑……这些幻想类型的作品均成为了这群电影人下半场的征途。而这些电影最离不开的,则是视效工作。

 

在《流浪地球》制作过程中,郭帆和制片人龚格尔再次前往好莱坞学习。他们同参与了《星球大战》《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特效大片的工业光魔交流中发现,中美电影市场存在数十年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极其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去支撑。

 


区别好莱坞的特效工作,中国特效大片最基础的还是要有“中国特色”。尤其是特效和美术的联系,不能是空洞的,要有内容去支撑,这样才有可能让中国观众从中找到共情。

 

路阳表示,“做视效电影,确实很多观众会马上想到好莱坞电影。首先我们不是要从美学上和需求上去模仿,我们要讲中国的故事,要做好莱坞做不了的内容,我们不可能在好莱坞很强大的地方和他们比较。好莱坞也做东方题材,但我们看到的都是皮毛,它有东方的元素和样子,但非常表面,它的骨子里不可能是东方的。”

 


你好,“现实”


徐建所在的团队,负责了春节档中《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侍神令》和《刺杀小说家》的特效工作。而负责《人潮汹涌》特效工作的,则是同样参与过《流浪地球》的橙视觉团队。

 

可见,自《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电影的特效日益出彩。某种程度上,这些电影也越发依赖国产的特效公司。

 

徐建透露,目前好莱坞很多底层技术是从中国买的。只是中国视效大片的发展刚起步,整个产业的需求并不旺盛,这就导致了中国公司买不起中国的技术。但无论是云技术还是航拍技术,中国本土的技术均是全球最先进的。



事实上,特效并非只运用在幻想大片中。正如前文提及的《你好,李焕英》中,也涉及到了不少的特效工作。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中需要通过特效去辅助故事的讲述,还原电影场景的出现,譬如之前《一出好戏》里,特效镜头数量并不比《流浪地球》少,“这类隐性特效不会放在前面去表现,因为这类电影还是要靠故事和角色,去表达情感。”

 


路阳也谈及,未来电影人要打开思路,技术最终必然会影响内容创作,比如虚拟拍摄、高帧率的出现,都会改变传统的视听语言呈现方式。

 

人才召集“令”


除了数字角色和常规特效工作以外,《刺杀小说家》给人最眼前一亮的,便是郭帆、路阳、徐建等人一次尝试使用的“虚拟拍摄”技术。虚拟拍摄会涉及到很多环节,而这些环节在过往的电影里,或者游戏里,都已经试验过,但这么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是中国电影的首次尝试。



这种更规划化的团队工作,非常讲究人才的搭档融合。很多团队可能做一个项目就是2、3年,人才流失就会影响团队内部的沟通。

 

但遗憾的是,国内的电影特效人才正在快速流失。徐建曾在朋友圈发声,“因游戏行业碾压式的人才掠夺,电影视效行业正面临未来一年之内就无人可用的尴尬境遇”,就连路阳导演也发出感叹:“如果特效行业的人流失走了,还怎么搞电影工业化呢?”

 


不少特效公司的负责人都表示,影视特效、动画和游戏,这三个行业的人才池是相同的。

 

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简单学习一下软件就能上手工作,但那些工作都很基础,就是擦威亚、做一些简单的合成。“经过半年的训练,就能完成80%的跟踪匹配,至于做一些模型资产的工作,可能要有5、6年工作经验。”徐建告诉我们,现实中的培养模式对于公司也好,或者员工自身也罢,都很难有真正的吸引力,“而且考虑到成本问题,这些擦威亚、抠图的活,我们目前都外包给了朝鲜。”

 

就徐建公司的情况来看,“我们所有环节都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做,才能产生价值把项目完成。”

 


但目前这个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路阳也谈到,如果电影产业模式得到升级,联动商业模式也会得到改善,从而整个产业链上的人员都能有向好的影响。尤其是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科幻电影,就给行业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其中,《若干意见》要求,要以科幻电影特效技术发展引领带动电影特效水平整体提升。徐建告诉我们,他们正在为陈思诚导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以及开心麻花的《独行月球》进行后期视效工作。

 


至于影迷更关注的《流浪地球2》,“电影细节不能谈太多,但视效工作已经进行前期筹备了。”有了政策扶持,以及后续项目支撑,徐建告诉我们,团队计划吸纳国外的特效艺术家加入,同时开启新人培养工作,为电影工业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文/青风
标签: 春节档电影特效刺杀小说家你好,李焕英

相关推荐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发展历程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