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 聚焦中国电影产业| 关注幕后特效人才麻豆dv

更新:2021-07-29 23:53来源:最新影片资讯报道浏览次数:


麻豆搞笑视频 时间已过去近1个月,但2021年春节档余温仍在。这个黄金周,创造了超过78亿的档期新纪录,也催生了50亿+、40亿+票房新爆款的诞生。


不仅如此,这还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业化”属性最突出且平均的一个春节档——有大制作跨国IP系列电影,有展现独特东方美学的奇幻之作,就连看上去和工业最不沾边的亲情喜剧,也同样融合了幕后特效内容。


作为这个“历代级”档期的参与者,《唐人街探案3》导演陈思诚也曾表示:600亿的体量,靠的不仅是台前努力,更有背后产业链各环节付出的成本。

 

这一观点,电影视效从业者徐建深以为然。连续两个春节档,徐建及其公司MORE VFX参与制作的作品都包揽了票房前三名,行业发展看似一片坦途。而就在年初,他却“爆料”,因游戏行业的人才竞争,电影视效行业未来一年面临着很大压力。


 

日前刚刚结束的2021年全国电影工作会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在讲话中特别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电影人才培养培训,不仅是为编剧、导演、演员等“台前”人才,更包括摄、录、美和后期制作等“幕后”人才。

 

这样的新变化让电影创作者看到了工业化继续大跨步迈进的希望。当天的分组讨论会上,徐建同正参与《1921》《长津湖》等重点影片制作的导演黄建新就此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我们也围绕这一话题与双方进行了对话。

 

特效行业发展迅速

规模扩大 人才储备或难匹配工业化需求 


徐建谈到自己那条“出圈”的朋友圈时表示,文中看似提到了涨价和人才储备量两件事,但本质上,它们互为因果。


徐建的朋友圈

 

视效从业者凭借技术和创意在电影里构造“超现实”视觉奇观,从《流浪地球》点燃万千观众热情的星际旅行,到《刺杀小说家》中100%由国内团队完成的东方面孔数字人物,无不令我们印象深刻。不仅如此,随着行业的发展,特效也逐渐成为现实题材标配,辅助创作者更好地讲述不同时代的中国故事。

 

但回到生活中,他们却又要面对“超现实”的生计问题。徐建透露,自己对一段时期内的离职员工进行了情况了解,“百分之百都去到了游戏公司。”



据了解,目前游戏公司给到相同资历员工的薪资一般能达到影视特效行业的2倍。随着游戏行业对高质量内容制作需求的同步增长,双方本就高度重合的“人才池”争夺更加激烈。


尽管行业体量已经扩大到600亿,但具体到特效公司部分的营收,剩下的盘子并不算大。与此同时,游戏产业的规模则在2020年达到了2786亿元新高,这样的对比之下,人才的单方向流动成了必然的市场趋势。

 


这样的情况令导演黄建新十分关切。他坦言,目前影视特效行业的确存在人才储备的不足,过去一家企业旗下一个分公司就能拥有500-600个工作人员,现在两个加起来都达不到这一数字。


他以自己目前正在参与的《1921》《长津湖》等项目为例,为了达到足够精良的成片质量,电影需要调动成百上千的特效场面。然而,因为很多公司无法提供200人以上的“整建制”团队,一处素材的制作不得不分包给多家公司,或临时征用行业内的流动专业人才来“拼凑”完成。


“现在特效量大到我们所有公司都谈遍了,(人手)依然不够用。”黄建新坦言,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公司留不住足够数量的视效制作人才。



中国特效产业发展迅速,但也一直面临着强大挑战。过去,国内特效团队凭借价格上的优势,在中国电影整体投资并不高的时期积累下了一定的资源:“最初用不起外国的特效团队,但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向好,单片甚至达到50亿票房,当片方可以拿出1亿成本去做特效,那么它的选择就将不仅局限于国内,而是找到最好的。如果不支持国内特效产业(继续发展),大片就会流向海外。”黄建新说。

 

政策支持、机遇增加

特效行业已成中国电影发展必备条件

 

人才储备的现状不仅引起特效行业的重视,同样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深刻思考,让行业上下更加意识到解决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过往,特效领域曾针对人才培养进行过大量讨论。事实上,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算高,但能够经过多年技术、实践积累,掌握多方面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从业者却少之又少。



徐建的公司曾为此专门开设了影视特效培训机构,一方面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增加部分营收。然而尽管业务提升收效喜人,成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接受培训的学员纷纷选择离开电影行业,在游戏公司实现了99%的就业率,皮球又踢回到上文中“超现实”的营收与生计问题。

 

如何有针对性的疏解行业主要矛盾,同时推动全产业链整体发展,将是中国电影走好下一步的关键。全国电影工作会上,加快电影科技特效发展,延伸电影产业链条,提高电影综合收入,推动电影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都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这让电影人们倍感兴奋。



徐建表示,近几年行业重点讨论发展电影工业化,而视效作为环节之一,已经在电影的整个创作、制作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非常希望国家和行业相关部门能够在政策上给予自己所在的行业一定的倾斜,例如借鉴国外的“项目补贴”等形式,让特效公司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培养和留住所需要的人才。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就此展开支持政策的具体研究。

 

同时,电影行业也同步从自身寻找新的机遇。眼下,多数电影和IP仍仅能依靠单片票房来回收成本,制作周期长,盈利时间短。过短的产品线,限制了资本和资源的入场,势必难以拓展幕后行业的“基本盘”。如何在未来通过更好的商业化来增加衍生收入,甚至进一步推动工业化产业链条的建设,将是电影行业新的议题。


导演黄建新接受1905电影网专访


黄建新直言,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早已经离不开特效。电影要做到一定水准、建立起比较结实的工业基础,这一行业是“必备条件”,而不是“选择条件”:“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一个长远的问题。假如我们的后期制作永远不能形成产业,那将对中国电影整体发展不利。”


今年全国电影工作会上专门提到并高度重视电影科技特效发展及人才培养,这让黄建新感到由衷期待。他相信,在国家建成电影强国的明确规划下,主管部门、各地政府以及全行业一定会在未来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中找到新的路径。


文/Bucky
标签: 2021全国两会聚焦中国电影产业特效

相关推荐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发展历程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