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搞笑视频 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硝烟早已散尽,抗日先烈们把血肉之躯献给了那个悲壮的时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941年9月25日,五位抗日英雄在狼牙山纵身一跃化作了永恒。
五壮士不屈的气概、无畏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迄今能够查到的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最早报道是《晋察冀日报》上刊登的通讯《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
特派记者沈重经过采访、构思、写作、修改、定稿后,稿件由交通员穿过敌人封锁区的七个县,行进二百三十多公里,用饱蘸情感的笔触,在事发后第24天最终将文章报道出来。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名便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导演史文帜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拍摄出了红色经典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真实地记录了这段气壮山河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段故事。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搏杀,向死而生的突围。1941年秋,侵华日军对晋察冀地区进行大扫荡。同年9月,日军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狼牙山区。狼牙山山势险峻,奇峰林立,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东大门,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凌晨,在飞机、大炮的轰鸣声中,三千多日军向狼牙山地区扑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党政机关和当地群众约4万人都被围困在狼牙山区。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乡亲们转移到安全地带,阻止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留下六班班长马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位战士扼守狼牙山。
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攻狼牙山,战士利用狼牙山的天险和改造过的地形,与敌人盘旋。崇山峻岭之中,地雷不断爆炸,枪声四处响起。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日军连续发起三次猛烈的冲锋,均被他们击退,圆满地完成了牵制日军的任务。
面对紧逼的敌人,在他们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条通往大部队撤离的方向,另一条通往三面悬崖的山顶。五位战士们深知群众还没有走远,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他们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马保玉向大伙们说:“我们向南走。”所有人二话不说,静静地跟在他的后面。他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危难之际,六班中唯一的两个党员马保玉和葛振林悄悄为剩下的三名同志火线入党,这份对党对人民的热爱,让人落泪。
在狼牙山顶峰上,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块还击,石块用完了,就毁掉枪支纵身跳下数丈深的悬崖。
马保玉死前仍高呼:“亲爱的党,亲爱的乡亲们,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气壮山河的口号激荡在群山峡谷间,让多少观众为之落泪。
面对凶残的日寇,他们选择宁死不屈,这纵身一跃,拯救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撤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当年,《狼牙山五壮士》公映后,轰动得出奇。很多地方甚至连续一年不换片子天天上映,仍是场场爆满。
很多人把台词记下来,白天晚上有空就拿出来看,最后倒背如流。
导演史文帜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说道:“你再也找不到哪部电影像它一样让观众疯狂了。”
当年的拍摄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摄制组人手一根扁担,挑着服装、道具和灯具电缆,每天步行往返三十多里山路,困了坐地上打个盹,饿了啃一块饼干。
为了用影像还原当时的事件,导演史文帜带着摄制组赶到了狼牙山,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当地老乡家里了解这一故事。听一段哭一场,讲故事的老乡哭,剧组成员也哭。
“有时候半夜醒过来,回忆一下也会流眼泪”。多年后史文帜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拍摄的情形。
自1958年上映迄今已过去六十三年,《狼牙山五壮士》的光辉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相反, 这一形象愈加深人人心。
忆往昔峥嵘岁月,为了更好地呈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电影频道对影片进行了全面的修复。
旧版水印、坏帧、抖动、透明线等问题明显,修复后明显改善,同时,电影频道对影片进行了全面降噪,增加锐度,从而改善了清晰度。
电影频道对《狼牙山五壮士》播出版修复效果对比图 |
当年,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通过银幕传遍了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
如今,通过荧屏,英雄们不畏粉身碎骨、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将继续带给一代又一代人鼓舞的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我们今天的繁荣富强、和谐稳定、幸福小康的生活都来之不易,是先烈英雄们的浴血奋战,造就了这一切。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前进,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