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动漫 > 《童年周恩来》:他的童年,跟我们都不一样!麻豆dv

《童年周恩来》:他的童年,跟我们都不一样!麻豆dv

更新1: 2021-07-18 01:12来源: 最新麻豆视频在线浏览次数:


麻豆搞笑视频 他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危机四伏的革命年代,携手一众共产党人,走南闯北,冲锋陷阵,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竭力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国务院总理等要职长达二十余载,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国防等各个方面立下无数功勋。他,是人民的总理——周恩来。


刘劲在电影《周恩来回延安》饰演周恩来总理


数十年来,无数电影人,透过光影纪录的方式,向他致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周恩来外交风云》《周恩来回延安》《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一部又一部纪念周恩来总理的影视作品,全景地展现了这位革命先辈建立的伟大事业,真挚地讴歌了他都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所做的无私奉献。



较多数影片聚焦周恩来成年后的艰苦奋斗,儿童节上映的《童年周恩来》更加另辟蹊径。影片罕见地把镜头对准一代伟人的童年时期,讲述了他从出生到12岁在故乡淮安生活和学习的故事,将他鲜为人知,布满荆棘的童年经历,透过影像语言,一一向世人铺开。



“我没想过他的童年这么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屡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国家内忧外患,前途命运陷入迷惘。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


“我以前只知道周恩来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但我没想到的是,他小时候居然这么苦。”饰演童年周恩来的小演员周义晟回忆,自己收到剧本的时候,呆住了。



跟大家一样,他对周恩来的童年时光知之甚少,当初年仅十岁,对于总理的印象,还停留在二年级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里的描述,“他跟百姓一块过泼水节、说话和气,平易近人,身上有很多美德,大公无私,受人爱戴。”


“我以为他的童年会跟普通孩子差不多,无忧无虑,一帆风顺。”周义晟表示,读完剧本之后,他对周恩来总理有了新的认识。之前的戏演完就OK了,但这个戏,格外花了心思,演下来,他感慨自己随着角色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慢慢地融入他的影子。


周义晟  图/杨楠


周恩来生于旧式官僚之家,父亲是个读书人,年轻时考过秀才,做过文书。后来家道衰落,只好常年漂泊在外,为生计奔波。因此,陪伴他成长的,更多是三位女性长辈——生母万氏、嗣母陈氏以及婶母蒋氏。


(从上至下)刘柏熙、冯丽丽、赵培琳分别饰演周恩来的生母、嗣母和婶母


巧合的是,饰演万氏的刘柏熙,也是淮安人。开拍之前,翻来覆去地把剧本看了一遍又一看,调查有关角色的各种历史文件,参考各种描述人物各类小传,然后自己写一些笔记发给导演看,刘柏熙直言,“准备工作做得还是蛮多的。”


在她看来,三位女性长辈对周恩来承载着不同的作用。自己演的万氏,是在思想层面上教育他做人道理;养母陈氏,是在学习层面上告诉他怎么样去读书,怎么样去汲取知识;而婶母蒋氏,则更多给他心理上的关怀与鼓励。


刘柏熙  图/杨楠


周恩来是家中长子,之所以有生母和嗣母,是因为被过继给了陈氏。周恩来侄子周秉和解释,“那是亲兄弟之间互相把孩子过继一下,大家仍然在同一屋檐下,吃着一锅的饭,一起生活。”


在生母娘家清江浦念书的几年,虽然父亲不在身边,但对周恩来影响深远的三位女性长辈都陪伴在旁,他有依靠,有书读,度过了童年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好景不长,重大的人生转折,降临在九岁的周恩来身上。万氏和陈氏相继患病离世。周家一下子失去了两个顶梁柱,周恩来也永远失去了“两位母亲”。


周义晟介绍,生母和嗣母逝世的戏份,自己印象是极其深刻的,“戏里,重情义的周恩来,还和父亲爆发了冲突。”


他把两位母亲的逝世,归咎于父亲在外打工,没有拿钱出来救她们。“孩子当时年纪小,无法理解父亲,再加上心里的悲伤和难过叠加,情绪就达到顶点。”刘柏熙补充,那两场戏,大家都哭成泪人。


周义晟和刘柏熙  图/杨楠


不管怎么说,父亲外出了,母亲不在了,日子还是得过下去。在周家,身为哥哥的周恩来,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家之主”。穷得没有钱了,怎么办呢?他只能带着弟弟一块去典当房典当东西,用于生活,也用于还债。


电影里有一幕,是周恩来跟着小伙伴去挖野菜。“手上已经挖出血来了,他没有喊疼,没有抱怨,反而是坚持挖满了一筐,然后拿去换钱。”周义晟直言,假如总理童年的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可能已经受不了了。


他聊到,伴随着家庭核心的离世,周恩来随之面临的,还有别家孩子的欺凌。“他有时候会跟别人打架。一个人挑战对方三四个人,全都比他高一大截的,他也敢去打,一点都不怕。”


从被捧在手心的少爷,到保护家人的小男子汉,幸福过,也失去过,少年丧母,长兄成父,童年周恩来,尝尽了人间冷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义晟坦言,以前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但现在更懂得,这是博览群书的周恩来,在遭遇家庭变故以及关注他人疾苦的境况下,立下的崇高志向。


周恩来是喜欢读书的,大概五六岁起,就已经开始跟着大人学习知识。尤其是居于清江浦外公家时,他常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读好书。上至四书五经,经典名著,下至秋瑾,谭嗣同提倡的新思想,他都有涉猎。



可惜,母亲离世后,他离开了清江浦,也没钱读书了。舅舅提出资助他,他没拒绝,但懂事地提出,“课后帮忙打扫学堂当学费。”



后来,舅舅因为提倡新思想被逮捕,周恩来彻底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一个孩子在九岁到十二岁的时候,正是想如饥似渴想学习的时候,但他实在没法读书了,可想而知,是非常痛苦的。”周秉和提到,彼时,周恩来给远在东北的亲戚写信,希望得到对方的帮助。


“周家讲究的是,兄弟家族之间有困难,能帮忙就尽量给大家帮忙。”于是,在东北沈阳挣钱工作的同族宗亲,便把他接到了东北念书。



关于周恩来童年生活甚少被人提起的点点滴滴,《童年周恩来》都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周秉和盛赞,从周恩来出生到他十二三岁到东北这段时间,影片叙述得全面、详尽,这是它好的地方。


《童年周恩来》主创合影  图/杨楠


但同时,他也指出,电影关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还可以表达得更加充分。周秉和分享道,周恩来之所以有这般觉悟,是因为在东北念书的时候,受到了一位高姓老师的影响。


“高老师年轻时候是一个革命者。他家里富裕,饱读诗书,后来更加入了同盟会,要求反帝反清,驱除鞑虏,取消帝制,建立共和。总理早期的思想,有受到他的熏陶。”



有一次,高老师在讲课,校长来巡视课堂。校长问大家,“学得怎么样了?成绩怎么样了?”问着问着,就问到了大家为什么读书。


有的说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说是为了给家里记账,有的说是要明辨是理,大家说的都不错。唯独周恩来,沉默不语。


校长专门过去问他,“咱们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思考好一会儿,他站起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你再说一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长感慨,说了这么一句,“有志者,当效生”。意思是,有志向的学生,应该效仿姓周这个学生。


“这是电影里没有的。”周秉和补充说。



一生钟爱读书,一生献给人民。周恩来是日理万机的总理,是名垂青史的伟人。但曾经,他也只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历经家族衰落、亲人离世、无法读书等种种磨难之后,还能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心。他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了无数青年学子的榜样。


不得不感叹的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或许从他的童年,已经有根可寻。


文/keva
标签: 童年周恩来伟人传奇人物电影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发展历程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Copyright © 2002-2019 麻豆电影资讯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1010792号-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