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搞笑视频 随着8月17日晚,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发布了第一版展映排片后,电影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与此同时,官方也于8月19日中午12点统一开票。
很多影迷看到陆陆续续曝光的片单,都有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没有什么惊喜,和刚结束的上影节重合度过高;有的则认为今年片子数量变少,但部部是精华。
按官方介绍,今年的北影节走的是“小而美”的线下展映路线。这次线下展映将于2020年8月22日—8月30日,在约20家合作影院进行放映。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北影节迎来了它的10岁生日,同样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负责策展工作的第6年。
每年的展映单元都是电影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有机会和影迷产生零接触互动的时机。一路走来,北影节每一年的展映都会做出相应的策展思路的改变,更是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了“北京展映”的自我定位。
由于展映影片数量减少,今年排片更成为了策展团队的新尝试。那么,到底这一次,策展方面做出了什么思路呢?我们在排片出炉的当天,和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策展人沙丹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对话。
在这场对话中,他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大家期待的费里尼影展没有出现在片单中,今年全新的“镜界”单元又是什么目的,以及北影节未来的策展思路。或许,影迷也能从中“种草”不少冷门佳片。
不为票房排老片 修复展映助力产业
北京国际电影节进入第10个年头,正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在每年策展过程中,大家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气质的片单?相比同样是都市的观摩性影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北影节应该有什么不同呢?北影节依托于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学院等境内机构,团队又能如何借着这些资源,让观众获得一个难忘的影节经历呢?
这三个问题成为了沙丹在内的策展团队最关键的思路。
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不少影评人就曾预测,2020年是电影大师费里尼诞辰100周年,关于他的回顾展必然会是北京和上海两地的重点。但是,费里尼回顾展最终并没有出现在北影节的片单中。
“我们未来会给大家带来超豪华的费里尼影展。”沙丹告诉我们,“随着电影节发展,影展并不是要完成一个简单的放片工作。我们其实都知道,只要把那些经典老片往那一放,一定能挣钱,有票房保证。”
在他们看来,对于电影界而言,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包括今年的侯麦影展,因为片单数量有限,所以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其他影片。“中国电影资料馆一直从事艺术电影的推广工作,因此平日有很多放映机会。除此之外,北京目前还有很多的艺术电影放映机构。”
于是,以新片为主,推动电影产业和迷影文化发展,成为了这次策展工作的思路,甚至会在未来继续沿用下去。至于经典老片方面,团队力求选择有必要的影片。当然,对于修复片的放映,沙丹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或许对于观众而言,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修复片,是完成了自己观影清单上的愿望。但是放眼当下整个修复产业,实际上有特别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影修复基地多数都在北京,这也为策展团队提供了便利。但如果只是做一场简单的放映,放在任何影展都有机会实现。而团队希望能做成更多关于产业当中的联动。
“我们希望助推国际上的修复机构之间能形成合力。”沙丹向我们提到,诸如英国电影协会、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马丁·斯科塞斯电影修复基金会等国际上重要的电影修复机构,“或许我们能针对它们做一个推荐,使其和亚洲电影有更多的交流互动。”
单纯只是修复电影,或者把修复电影进行展映,只是整个产业中最小的一环。“我们更希望在这个互动中,探讨如何能更好地修复和保护一些经典电影,并有机会让一些基金会参与进来,作为未来放映的日常项目。”
尤其是今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积家等机构合作修复完成的电影《祝福》,成功入围了2020戛纳国际电影的“经典单元”,成为了很好的标杆。
影片重合很正常 重点做出自己特色
不少影迷看到排片表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有那么多重合。“其实重合很正常,尤其是国片方面。但差异性是到底把这些电影放在哪些单元中,用什么样的状态呈现,才是最关键的。”
对于这样的现状,策展团队还做出了“售后服务”。这次他们不仅仅是让大家看电影。沙丹向和我们透露,这次会根据不同电影主题,安排不同的讲座。在这次展映中,《慕伶,一鸣,伟明》和《回南天》都是粤语电影,而《无名狂》的导演云中前作《呼吸正常》同样是一部粤语都市电影。
“针对这些影片,我们做了‘南国,再见南国’的讲座。这个主题听起来和侯孝贤导演的《南国再见,南国》很相似,但不同的主旨。中国电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像《雅马哈鱼档》这类讲述南方的电影。如今,这些反映南国生活的电影,正在以一种集体姿态,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来。”
诚然,论坛和大师班早就是每个电影节的常规操作。但是抛开他们,真正让影迷进入电影,进入创作者思维的讲座,却成为了当下不少电影节所缺少的部分。
“镜界”是尝试 也会成为未来常态
什么是电影节?我们试图从这个问题中,找到今年电影节单元策展的秘密。相比往年的单元安排,今年的“电影万岁”、“镜界”和“女性之声”三个全新的单元引起大家的注意。
“电影万岁”正是今年恰逢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的特别定制,同时也是在这个艰难时期,致敬每一个电影人,以电影的名义,疗愈那些被禁锢的心灵。
“镜界”和“女性之声”则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种常态。在当下的国际电影节的发展中,通常主要由两种电影组成。一种是议题类电影,这种电影通常从社会议题出发,大众所熟知的肯·洛奇作品多数归为其中。
而“女性之声”中选择的电影,则多数是议题类影片。这个单元力求放大女性电影人的声音,传播出更多刻画女性的作品。
另一种电影则是所谓的美学电影,比如毕赣的电影、刁亦男的电影。虽然《地球最后的夜晚》《南方车站的聚会》是和黑色电影所相融合的,但它本身还是讲述美学的作品。
当然,随着世界电影的发展,还有一类电影存在于这两种电影之外的,它具有一定的实验性,甚至是代表了未来电影的可能。而“镜界”单元则把这部电影容纳其中。在这个单元中,最受影迷关注的便是由大鹏执导的电影《吉祥如意》。
在沙丹看来,这部电影既有纪录片的心态,又有故事片的内容,中间也有一些非常模糊的状态,“比如说,大鹏在面对观众的提问时,他所表现出的犹疑,甚至都让人不知道他是现场的真实反应,还是在为电影表演。”
这些观影效果,都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甚至把大鹏过往呈现给观众喜剧的一面,放进这部略微严肃的电影中,使得他的身份也显得有些特殊。
这部电影如同套娃一般,有极强的延展可能。影片的虚实转场刚好借助了电影资料馆的大银幕,并结合了映后对话。“现在影片时长75分钟,如果可能的话,他能不断结合每一次放映的内容,把这部电影扩展下去。”同时,沙丹也向我们推荐了“镜界”中的另一部影片《夜班》。
这是一部互动电影,观众在观影前需要下载一款APP,随着电影推进,观众会在固定的关卡面对不同的选择。这部电影就是让观众光明正大在电影院“玩手机”。
“毕竟大家是在一个场里看电影,所以这次现场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根据观众的选择,决定了剧情的走向。”据沙丹透露,这部电影虽然只有67分钟到90多分钟,但影片有超180种组合的可能性。
随着当下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动性影像走进大家的生活中。这种重体验的作品肯定不同于以往的电影,它介于游戏和电影之间,有很多的可能性。“镜界”单元的这种实验性,其实北影节早早就埋下了伏笔。它是国内最早在影展中引入VR单元的电影节,给影迷带来全新的观感体验。
当然,沙丹毫不避讳谈到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新的“奇遇”单元,给了他们做出这个单元的信心。获得“奇遇”单元最佳影片的《工作与时日》,也会在北影节的“镜界”单元展映,届时电影资料馆会拿出一天的时间,放映这部时长为520分钟的作品。
这些电影暂时很难有机会在院线电影看到,但是电影节给了他们很好的机会。同时,它们也能向观众解释电影的另一种可能。到底电影是什么呢?电影未来的可能性真的太多了。
我们很难用一部电影来解释清楚。但是电影节可以。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