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视剧 > 刘亦菲《花木兰》千人试镜 看国外如何选角

刘亦菲《花木兰》千人试镜 看国外如何选角

更新1: 2021-10-10 01:20来源: 热播电视剧排行浏览次数:


  如果没有疫情,3月底我们已经看到真人版《花木兰》了。此前,关于刘亦菲适不适合演《花木兰》的讨论几番上了热搜,但不管怎样,这毕竟是迪士尼在经历了为期一年的搜寻,面试了近1000位试镜演员后的慎重决定。其实,看起来选角是一个筛选演员的过程,考验的是演员,紧张的是演员,但实际上,选角导演在其中也会很激动和紧张。演员不知道自己的表演是什么,选角导演也一样,既期待又担忧。可以说,试镜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大型试验,自由又充满乐趣。

  笔者在海外多年,有幸参与过几次小小试镜——在澳大利亚跟着当时的老板去选素人演员,在美国的某电视剧里有幸参与了导演组,在英国帮一个澳大利亚导演试镜本土演员,还有一次陪着一位导演朋友从维也纳到法国再到德国挨个找演员,聊天一般地去挑选中意的男女主。几次经历都不一样,但总的来说,选角中试戏肯定是最重要的,但是除却考虑演员的外形、台词功底、表演天赋与经验之外,演员的档期、片酬、咖位也会有一个大数据一样的表单。

  就好莱坞而言,在独立制片和制片公司共分天下之后,选角已经成了成熟商业体系里的一部分,从专业的选角公司、演员资料库,到价值评估档案,整套流程下来像极了专业标准的流水线作业。但这套体系,看起来又是最为守恒的,制衡了导演、制片人和投资方等多方的权力。

  最基本的顺序和步骤,如我几年前的观察和经历,即先找一个熟悉的选角团队,这个团队体系下的选角导演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合适的演员。一般来说,选角体系下的选角导演也会有自己的备用演员资料库,他们也会联系演员工会,工会按照演员需求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演员,再看档期是否合适。如此,一个待选演员名单就落地成果,但这还没到可以约定时间进行面试的时候。

  对着名单,选角团队会有一个自家体系下的公式推导,总之大概就是会通过测算演员最近作品的涨跌情况、近年来个人的各种热度数据、片酬、投资回报率和人气指数等元素,得出每个演员各自的动态价值系数,然后拿给投资方看。最终,在合适的预算下,选取合适的演员进入候选,这才到了试镜阶段。

  而试镜的时候,除了导演和制片人外,演员工会的经纪人也会参加。试镜的时候,演员对着摄影机来完成给出的表演题目。有时候,为了大批量过滤,还会进行远程试镜,即给一个剧本片段,让演员自己对着摄影机试戏,然后提交录制的片段。如果过了初选,才会有和导演面对面的试镜环节,即二轮。很多时候,一次试镜要经过三轮以上,对于重要的角色来说,还会让两个候选演员定妆后来一场对戏,试他们之间的对手戏感觉,看他们互动的火花对不对味。

  但是对于独立导演来说,没有选角团队,就没有这么多流程,由自己带着助理去试镜演员,甚至还更多了几分“培养和鼓励”的意义在其中。一个有很多作品背书的演员,可能就真的在气质上不适合这个角色;一个纯小白的素人演员,可能挖掘挖掘就有“导演想要的那个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独立电影导演喜欢找半新人来演戏,因为一张白纸可以涂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当然,和节约成本、作品体量也有干系。

  在几次陪独立导演试戏的经历中,那个澳大利亚导演很有意思,当时一个英国女孩一推门,那个感觉就很符合导演剧本里的角色。但是一试戏,发现有点“尬”。这可怎么办呢?导演以为是她紧张,演得太用力了,就给她讲笑话,和她聊天,等她放松下来,又让她试了一遍,然后发现演“过头”了。于是,导演就让这个英国女孩对着墙上的一面镜子,先“面对自己”,然后再找“最自然的感觉”。

  在几次有幸参与的浅薄经历里,我见过导演看演员演得毫无生机气得当场停止试戏的,见过演员耍大牌闹脾气撂挑子摔门走人的,还见过演员试戏给了在场的编剧灵感,当场把剧本情节修改了的。总之,在选角的过程中,有一个“道理”是一直守着的,就是选角之前,角色大于演员;但试镜之后,就是演员高于角色。而多数时候,不管在哪个国家,不管项目是大还是小,选角里最关键的试镜环境,不是可以被标准化衡量、流水线代替的固定流程,而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艺术创作过程。这个过程里,激发的是演员,也反作用于导演和编剧。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发展历程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Copyright © 2002-2019 麻豆电影资讯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1010792号-1 XML地图